張家界日報·掌上張家界訊(全媒體記者 王姣 邵穎 周密)4月12日上午,第十八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ICG-18)在我市拉開帷幕。來自全球的頂尖科學家、醫(yī)學專家、行業(yè)領袖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基因組學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未來發(fā)展趨勢。
中國科學院院士、ICG組委會主席楊煥明,中國科學院院士顧東風,市委書記劉革安出席會議。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榮譽研究員于軍,華大集團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汪建,南華大學副校長夏昆以及市領導劉衛(wèi)兵、吳文海等參加會議。
國際基因組學大會(ICG)是全球生命科學領域學術交流與合作會議,是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集產、研、學于一體的生命科學和醫(yī)學盛會,也是一個地域性、全國性和全球性共享平臺。1997年,被稱為“人類基因組計劃(HGP)中國卷籌備會議”的中國遺傳學會青年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議暨學術討論會議在張家界召開,成為中國基因組學研究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事件。25年后,第十八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選擇張家界,立足紀念人類基因組計劃(HGP)中國卷籌備會議 25 周年及人類基因組計劃(HGP)完成 20 周年,圍繞“組學和全球合作”主題,聚焦“罕見病與精準醫(yī)學”“組學與?殖醫(yī)學”“組學與傳統(tǒng)醫(yī)學”等領域前沿技術與科技深入探討,促進全球基因組學研究領域深入交流合作。據了解,大會持續(xù)2天,將舉行涵蓋基因組學各個方面的多場分論壇。劉革安在致辭中說,張家界是享譽全球的旅游勝地,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世界“張家界地貌”命名地、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文明風景名勝區(qū)“六張金色名片”。張家界物種豐富、生物資源保存良好,動植物種類是整個歐洲的1.5倍,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7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8種,境內八大公山是我國具有全球意義的17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qū)之一,被稱為“天然博物館”和“物種基因庫”,是基因科學的絕佳資源寶庫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理想之地。此次大會在張家界開幕,既是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xiàn)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動實踐,更是張家界搶抓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大機遇,期望大會形成有高度、有深度的豐碩成果,對我國實現(xiàn)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產生積極作用。同時,歡迎各位院士、專家學者把一流的實驗室、一流的科研團隊、一流的產業(yè)項目帶到張家界、落戶張家界,在這座青春之城、希望之城共謀發(fā)展、共贏未來。開幕式當天,大會特設圓桌會議,與會代表發(fā)表了生命科學領域研究最新進展,圍繞“HGP中國卷籌備會議25周年回顧與思考”展開討論交流。
返回欄目[責任編輯:張家界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