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嫦娥、羲和、玉兔,中國航天起名字,浪漫極啦
2020-07-29 15:00:00 來源:地評線 作者: 閱讀:
記者28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tài)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wěn)定,飛行控制和數(shù)據(jù)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范圍,進入行星際轉(zhuǎn)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里。
△ 這是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拍攝的地月合影。新華社發(fā)(國家航天局提供)
“天問”出自屈原長詩《天問》,這是一首四字長詩,一共提出了一百七十多個問題。 其中,許多問題關乎宇宙,屈原對太陽月亮升起落下,到日月星辰形態(tài)位置,都發(fā)出了追問。 兩千多年前,遙遠的古人對天地自然發(fā)出追問,兩千多年后,火星探測器升空。它叫“天問”,帶著中華民族從古至今對自然的探索精神。 除了“天問”,中國航天,還有許多浪漫的名字,連接著過去和未來,浪漫得不要不要的。 神舟號載人航天飛船作為貨真價實的“中國第一船”,出道即巔峰,所以有一個好名字是尤為重要的事情。 它包含著兩層寓意。首先“神舟”字面上是神奇的天河之舟的意思,這一點就非常符合它的“船設”。 其次呢,這個名字是“神州”的諧音,赤縣神州大家都知道吧,類似于華夏,是中國的一個別稱。神舟飛船意為代表著中國探索宇宙,喻意超好有沒有。 并且,“神舟”同時又有神氣、神采飛揚之意,承載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嫦娥奔月這個故事從小到大我都不知道聽過多少遍了。這個上古時代的神話故事最早被記錄在《淮南子》等書中。可千萬不要以為這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愛情故事,在字里行間還埋藏著古人對于星辰的崇拜和向往。現(xiàn)在我們有能力了,先人們想奔的月,我們來完成! 2004年1月23日,國務院正式批準了繞月探測工程。這項工程的名字,就叫做“嫦娥工程”。
我們的嫦娥四號雖然不如故事中的那般飄然飛仙,但仍然給祖先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嫦娥四號發(fā)射的任務是實現(xiàn)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但月球怎么說也是個胖大個兒,巨大的身子完全擋住了地球和月背探測器之間的通信和數(shù)據(jù)傳輸。
怎么辦?那就先把鵲橋搭好!于是便在嫦娥四號探測器升空之前,先發(fā)射了一顆為它提供通信支持的中繼星, 而這顆中繼星,就順理成章的被命名為“鵲橋”。
既然都有了“嫦娥”,那必然少不了她的可愛小跟班——玉兔。
在我國古代神話中,玉兔原本就是居住在月球上的神獸,主要負責月宮中搗藥,因此在為我國首臺月球探測車征名時,“玉兔”以壓倒性地65萬票取得第一。 北斗七星,在上古時期就被古人用來判斷方向、確定季節(jié)、知曉時辰,到現(xiàn)在都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 只要在天空中看到北斗七星,就能找到永遠處于正北方向上的北極星。先人們用北斗來指引漫漫長路上前進的方向,現(xiàn)在 中國人仍然將用以“北斗”為名的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實現(xiàn)定位導航。 說起悟空,腦海里馬上就出現(xiàn)了一個騰云駕霧的孫大圣形象。但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悟空”,指的是我國的一顆暗物質(zhì)粒子探測衛(wèi)星。 叫“悟空”這個名字,一方面是因為它具有和大圣一樣的火眼金睛,能在茫茫無際的宇宙中“看見”暗物質(zhì)。另一方面是這個名字還帶有“領悟、探索太空” 的含義。 墨子號是我國研制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wèi)星。它的發(fā)射升空讓我國成為了世界上首個實現(xiàn)衛(wèi)星與地面之間量子通信的國家。 用古代科學家“墨子”的名字給它命名,是因為墨子最早通過小孔成像實驗證實了光的直線傳播,并且他還提出過某種意義上的粒子論,為現(xiàn)在的量子通訊發(fā)展夯實了基礎。一直以來,科學家們給新發(fā)現(xiàn)的系外星系命名的方式都很簡單粗暴,大部分都是數(shù)字和字母組成的編號,顯得非?!爸蹦小薄?/span>所以IAU(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就組了一個全球的局,給每個國家提供了一個命名太陽系外行星系統(tǒng)的機會。分配給咱們命名的是圍繞K巨星HD173416運行的類木巨行星HD173416b。
這可樂壞了一群愛起名字的天文愛好者們。在67份有效的名字提案里,最終確定了“望舒”和“羲和”這兩個極具民族特色的名字。 在中國的神話故事中,“羲和”是太陽女神,同時也被大家認為是古時最早的天文學家和歷法制定者。“望舒”在故事中是一名為月亮駕車的女神,也被當做月神。“嫦娥”、“神舟”、“天宮”、“天問”,名字,從來不只是名字。 它是歷史、是傳承、是夢想,是向上仰望。
當這些上天入地的大國重器與極具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意義的名字相結(jié)合時,更能體現(xiàn)中國式的智慧和浪漫。 大音希聲,大美無形。那種刻入中國文人骨子里的浪漫,真的很美。 來源:新華社、中國探月網(wǎng)、趣科普(ID:qukepu)
返回欄目[責任編輯:張家界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