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5歲的小女孩朵朵最近出版第一本詩集《朵朵5歲的詩集》,奪走“中國最小詩人”頭銜。
朵朵,大名王致柔,2010年出生,三歲開始創(chuàng)作詩歌。朵朵的父親是詩人王長征,王長征說,朵朵的這些詩大多是上學或回家的路上、或與爸爸媽媽玩耍時冒出來的,比如,《去上學》是她三歲時寫的,準確地說是她說出來的。
成都商報:朵朵還在讀幼兒園?
朵朵父親:朵朵在朋友們辦的國學堂就讀。一直是讀誦經(jīng)典,比如《論語》《孟子》等。
成都商報:《去上學》是她三歲時寫的?直到現(xiàn)在你每天都記錄?
朵朵父親:是,《去上學》是我記錄的第一首朵朵的詩。
成都商報:為何要為女兒出版詩集?
朵朵父親:有了她的奇妙語言這種情況,她詩意的種子已經(jīng)萌芽了,我要做一番記錄,后來我往朋友圈發(fā),我朋友圈的詩人、畫家、作家比較多,他們都 紛紛點贊,表揚鼓勵。后來,又被幾家報刊選發(fā),經(jīng)詩人王桂林熱情推薦,引起漓江出版社關(guān)注并出版,詩集收錄了孩兒的96首詩作。
成都商報:你是否有教過你的女兒寫詩?或者修改過她的詩呢?
朵朵父親:我沒有教過她,孩子的詩意非常薄弱,非常料峭,不注意,就會吹飛了?!安粦嵅粏?,不悱不發(fā)?!睍r機就是天機,我需要做的只是一份類似于農(nóng)夫的工作,揠苗助長是愚蠢的。
成都商報:你在記錄的時候,會不會做一些修飾,比如用詞方面進行修改?
朵朵父親:我們不參與她的任何修辭。舉個例子,出版社提出“我看了一個男孩手里拿著一個落葉。”出版社把“個”改成了“片”,我建議不改,孩子年齡對量詞的模糊性很初級,卻又產(chǎn)生童趣,帶來的閱讀趣味會不同。
成都商報:她會在平日生活中刻意去做詩嗎?或者你要她做一首詩。
朵朵父親:她的詩是自然存在。有時候并不知道自己作詩。我有的時候會要求她做詩,比如我說朵朵,你看那個景物很美,作一首,她卻表現(xiàn)出厭惡感,做出來的作品也不盡如人意。我覺得,她帶著任務(wù),帶著命題的東西就不行。而且她不會配合你。(記者 陳謀)
朵朵的詩
《歌》
我有一肚子歌
快把我撐胖了
《發(fā)燒》
今天我發(fā)燒了
要是把雞蛋放我身上
就會變成煎雞蛋了
《去上學》
爸爸 你送我上學堂
可是我的書呢
喲 忘帶了
那沒有書
你讓我讀桌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