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xiāng)有條小河,發(fā)源于人潮溪鎮(zhèn)的羅柳村楊斯塔反坎,交匯于萬人洞吐出的白練、西七埡山腳蜿蜒伸來的錦緞、石門埡西外飄來的綠綢。全長三十多公里,一路唱著歌兒彈著琴弦,投入溇水的懷抱。
這條水系,無名無姓。不知道叫小河好還是叫小溪好。當地的人沒見過大海,也沒見過長江,總之比溝、溪大,都叫她“河”了。我退休后閑得沒事做,翻了字典查“溪”與“河”的區(qū)別?!跋保菏且环N在山澗、林中涓涓細流的水,它能穿過碎石、草叢,隱沒在叢林、山澗,行走在無人能達之境,大多是山上泉眼衍生?!昂印?指陸地表面成線形的自動流動的水體。一般是在高山地方作源頭,然后沿地勢向下流。一般來說,窄于五米的水流被稱為溪流,寬于五米的被稱為河流。通常溪流都是在河流的上游,和山谷一帶,湍流和不平坦,涓涓細流為溪,緩淺如盤是河。
叫“河”吧!定是沒錯。
叫河,還得有個名字。否則怎么著都覺得是名不正言不順。這條河所經過的地方有瓦渣峪、黑石峪、潘家峪、葉家峪,未二埡、白竹埡。峪同“幽”;埡同“雅”,就叫“幽雅河”吧。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西蓮是一個很大的湖,現在的西蓮、石豐村、三合園村、羅柳村的大部分土地,都淹沒在湖里。這湖兩頭窄、中間寬,東西長十多公里,南北之間最寬處約五公里,湖深約兩百多米。湖的周圍,有四個海拔都在八百多米左右的埡口,其余都被大山界包圍著。整個西蓮,就像一個腰子盆裝著一盆綠水,盆中開著一株大蓮花,蓮花所在的位置就是原向氏祠堂(現西蓮學校),故得名西蓮??课鞅边叺囊黄扇~伸向玉京(現今為三合園村),稱為上西蓮。湖中之水翻西溪埡走百丈峽、曾潭峪,穿柳楊溪,流入溇水中游河段。傳說向王天子舉事失敗,被敵人追趕到朝天寺外神皇尖上,無處可逃。奮起一腳將山脈踢斷,形成一個大缺口,這個口,就叫關斗口。湖水從缺口中流出,形成一條小溪。山內就是我說的翠綠小河,山外,因傳說是向王天子踢出來的溪,故名向家溪。
翠綠的小河沒有波浪滔天,也沒有波光粼粼,更沒有九曲回環(huán)。只有充滿琴韻的流水聲,似云雀歡快的鳴唱,似山石深情的低吟。萬人洞、法子洞、黃鱔洞、河鷹洞個個奇景絕妙。馬鞍龍、黑龜龍、雙尾龍、土地龍、梨樹龍、月亮龍、亂墳龍、廟嘴龍、青松龍九龍治水活靈活現。巍峨的神皇尖上,峭壁生輝,滿山蒼翠,掩映著關斗口。“手擎馬鞍山,腳踏犀牛灘”、“仰望一線天,小心腳下豬槽灘”、“白練懸壁掛、峭崖走猴猿”,是這條幽雅河的真實寫照。
溪水從萬人洞口流出,一簇簇浪花淺吟低唱。在春風的呼喚下,對著兩岸風光美景漫語傾訴。
河中九曲連環(huán),轉個彎兒就是一個小潭,跳下一個巖石又是一個小凼,潭潭白魚戲水,氹氹河蝦成群。我記得當時家里清貧,有一次,家里來了一位重要的客人,母親發(fā)愁沒有好菜好肉招待客人,十歲的妹妹機靈一動:”媽媽,您煮飯,我去找菜!”她轉身便拿著沙撮提著桶子往河邊跑去。不一會兒功夫,便提著半桶河蝦回來了。
河邊楊柳成行,夏天樹上知了嘶鳴,樹下黃牛搖頭擺尾。
河水,靜靜地流淌。晨曦的微風吹拂著河面,泛起粼粼的波光,如夜色里的繁星點點。晚歸的夕陽倒映在水中,霞光萬丈。如絲弦跳躍的河水,是那樣的寧靜,載著光陰,駛向彼岸的流年。
幽雅河雖名不見經傳,卻蘊藏著很多美麗的神話傳說。
幽雅河的流水,多少年來,豐富著我生活的夢幻。浪花曾依托柳影,啟迪我走出童心欲求,在家鄉(xiāng)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勞作。我與幽雅河,在歲月中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我生活的平凡和淺薄,在河水中得到洗滌。
與幽雅河共晨歡、共夕寢,掬一縷閑云,置一畔蛙鳴,不由得想起范仲淹的《蘇幕遮》:“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好夢,等著我。
幽雅河流淌潺流聲不絕于耳。不停地在樹梢間跳蕩,連地上石徑也成了傳音板。簾簾垂下如細鼓輕捶,細聽又如琴弦聲由高入低,一氣呵成。就像蘊藏著無窮的力量,有韻味、有節(jié)奏,滾滾直前。卷著浪花叮咚叮咚向溇水,向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