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時間,老家流行相親,以相親定婚姻。男婚女嫁,都要經(jīng)歷這一環(huán),才能迎來洞房花燭夜。
一個人相親,是全村大事。男女老幼都爭相前來,把堂屋擠得水泄不通,對陌生男女評頭品足,順便扯上剛成家的無辜青年男女作為參照,比容貌,比身材,比才氣,比家庭。
交換過生辰八字,定下黃道吉日,前后幾天,全村喜氣洋洋,熱熱鬧鬧,都在盼著那個神圣時刻到來。
當(dāng)然,不乏小肚雞腸之輩,覺得自家兒女橫看豎看都要強,可就是嫁娶不及人——其實,是在拿自家兒女的長處比對別人家的短處,甚至吹毛求疵,到處打聽姑娘小伙底細(xì),祖宗十八代做過的壞事丑事一并網(wǎng)羅過來,添油加醋,繪聲繪色,有根有據(jù),到處撒播,活生生拆散一對姻緣。
相親多在寒冬臘月。這與由來已久的農(nóng)耕生活有關(guān)。年關(guān)來了,莊稼人閑下來,有的是時間和精力折騰。顆粒歸倉,一年的勤儉,換來富足的底氣。谷倉滿了,豬長膘了,雞鴨成群了,池魚肥大了,適齡男女從外地回來了,男婚女嫁正當(dāng)時。
雙方初次見面,往往選在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的集市。到了準(zhǔn)備年貨的時候,集市上人山人海,萬頭攢動,容易隱藏,避免尷尬。
姑娘小伙在媒婆和親友團的陪同下,換上量身定做的嶄新衣裳,早早地來到指定地點。雖然寒風(fēng)凜冽,年輕俊氣的臉上還是沁出了細(xì)密的汗珠,在冬天的陽光下熠熠生輝,像是抹上了一層天然胭脂。
等著在雙方之間穿梭遞信兒的一聲暗示,姑娘小伙不約而同地踮起腳尖,越過密密麻麻的肩膀和人頭,順著媒婆手指的方向,遠(yuǎn)遠(yuǎn)地對望一眼——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對眼”了。
這一眼,意義非同小可,來電了,情投意合了,才有下面的文章。只要一方不中意,就沒有斡旋的余地,還沒來得及看清楚對方的容顏,一對青年男女就此別過,他日擦肩而過,都是陌路,不曾記得有過相親一事。
傳遞信兒的,在三五分鐘內(nèi)征詢雙方意見,并快速轉(zhuǎn)告。
感情火花就是在這個時候擦出來,或者熄滅掉的。遠(yuǎn)望是第一步,彼此中意了,滿心歡喜,雙方靠近,握手寒暄,互致介紹。小伙子臉熱心跳,言辭驚慌;姑娘背過身,低下頭,邊聽邊擺弄衣角。
擅長察顏觀色的媒婆迅速確定了第二步行程,即姑娘上門。上門實際上就是考察男方家境,主要是看房子,尤其是將來的新房。
在農(nóng)村,兒子長到二十歲,父母都要給他砌一棟房子,結(jié)婚了用,結(jié)了婚,就要自立門戶,撫養(yǎng)妻兒了。
上門要輪換。一般都是年前姑娘上小伙子家,年后是小伙子上姑娘家。姑娘上小伙家,相親時即可當(dāng)即拍板。男女彼此滿意的,就可以抬腿即走。還算滿意,但親友團意見一時難以統(tǒng)一的,要回家協(xié)商,上門時間由媒婆再約。這時候,主動權(quán)握在女方手里。
如果可以把姑娘和親友團“綁架”到小伙家里看一看,這樁婚事就成了一半。姑娘愿意上門,至少表明對小伙子這個人是看對眼了,就只等考察小伙子的家庭情況了。
小伙家是舉全村之力布置,早就萬事俱備,只欠東風(fēng)了。家里該買的買了,買不起的,從街坊鄰里暫時借過來了。記得那時候村里只有兩三部彩色電視機,相親時從趙錢孫李家搬來搬去,成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最好寫照。相親一完,就完璧歸趙了。
相親是男女雙方親友團的斗智斗勇的過程。陪姑娘上小伙家,親友團可講究了,一般多達(dá)八人、十人,成員有男有女。男的要在姑娘家位高權(quán)重,智勇雙全,說話算數(shù)的人才行。如果酒量大,能說會道,又審時度勢,決策果敢,那就錦上添花了。女的要能見風(fēng)使舵,形影不離姑娘左右。男女分工明確,男的要在酒桌上歷數(shù)姑娘優(yōu)點,委婉含蓄地點出小伙子缺點,以至于不要在嫁妝和禮金談判上吃虧,不至于既賠了女兒,又賠錢財。女的要防止小伙利用天時地利之便,提前沾了姑娘便宜。如果稍有不慎,生米做成了熟飯,姑娘就嫁也得嫁,不嫁也得嫁,禮金少也得嫁,沒禮金也得嫁了。
進得小伙家來,左瞧右看,一看房子,二看家俱,三看接待水平,如果不滿意,可能飯都沒吃就走了。小伙家嚴(yán)陣以待,做好了只要姑娘踏進門來,就休想走的種種準(zhǔn)備。
男方親友團聲勢浩大,幾乎全村人都上陣了。人越多,說明男方家境越殷實,在當(dāng)?shù)卦接蟹萘?。男方親友團連拖帶拉,熱情如火,三五個對付一個,早把女方親友團瓜分了。想走,已經(jīng)不容易了。男方親友團的目的就是把女方親友團留下來吃飯,想辦法拖到天黑,讓其留下來住宿。到了這一步,主動權(quán)已經(jīng)轉(zhuǎn)移到男方手中來了。
晚上活動更加精彩,男方親友團中的男人負(fù)責(zé)千方百計地拖住女方親友團,讓其在酒池肉林中疲于應(yīng)付,麻痹斗志,無暇他顧;男方親友團中的女人千方百計地支走陪護的親人,讓姑娘和小伙有單獨相處的時間和空間。
與姑娘獨處,小伙身負(fù)重大使命,要見縫插針,千方百計地把姑娘爭取過來,為己所用,至于用什么手段俘獲姑娘芳心,全在個人悟性和造化。
勝負(fù)分曉,得到第二天,雙方都異常緊張,就像高考放榜一樣。小伙被家人拉到一邊,竊聲問:歇了么?答案如果是肯定的,全家如釋重負(fù),奔走相告;答案如果是否定的,換回一聲恨鐵不成鋼的埋怨。
女方親友團含蓄一點,把姑娘拉到一邊,上下打量。如果姑娘鎮(zhèn)定自若,那就意味著什么都不曾發(fā)生,一家也是如釋重負(fù),奔走相告。如果眼神和表情躲閃,那就沒啥說的了,早點回去準(zhǔn)備嫁妝好了。
實際上,讓不讓小伙歇,全取決于姑娘自己。如果兩情相悅,擔(dān)心家長生變,怕夜長夢多,姑娘就拿青春賭明天,對小伙半推半就了。這種鋌而走險,是對那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的一種抗?fàn)帯?br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none !important; padding: 0px; list-style-type: none;"/>
春節(jié)一過,小伙要上姑娘家門,這也意味著好事已經(jīng)成了。與姑娘家浩浩蕩蕩的親友團相比,小伙子就勢單力薄多了,往往只能一個人前往,龍?zhí)痘⒀ǎ犔煊擅?br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none !important; padding: 0px; list-style-type: none;"/>
這是姑娘一家考驗小伙,也是“報仇雪恨”的好時候。但這都是女人們的事。男人有開闊胸襟,不會睚眥必報,最多是站在幕后出謀劃策,做做幫兇,借機察看小伙的性情和應(yīng)對能力。七大姑八大姨琢磨出各種各樣的懲罰法子,從智力到體力,無所不用其極。但這一切都只是行兇心善,意在敲山震虎,告誡小伙以后可別欺負(fù)老婆,老婆娘家人可不是軟柿子。
對這一切,小伙只能裝聾作響,照單全收。姑娘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可又作聲不得,只好干著急——這時候,姑娘已經(jīng)把小伙當(dāng)作自己最親的人了。
在女方上門,小伙言行舉止要得體,尤其是吃喝是相當(dāng)有講究的,不能圖一時嘴巴快活。
在飯桌上,吃飯以不超過三碗,不少于一碗為宜。吃飯少于一碗,會落個男人沒力氣或者身體有病的懷疑,將來有沒有能力養(yǎng)活妻兒子女都很難說;吃飯到了三碗,也被姑娘家質(zhì)疑,這么能吃,將來老婆孩子吃什么——那年月,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
在飯桌上,沒有被人動過的菜,尤其是大菜,小伙不要第一個動筷——那年月很多菜都是拿出來擺擺樣子,一餐吃一點點,直到小伙離開前的那一餐——這也是相親選在寒冬臘月的原因,天寒地凍,天地間一個天然冰箱,菜不容易變味。如果小伙第一個動筷,將被視為沒有禮貌,甚至缺少家教。
最得姑娘家認(rèn)可的,就是不要多說話,亂說話,以體現(xiàn)為人老實的本份。
不論男女,上門了,都要眼明手快,動作麻利,嘴巴甜蜜。以后能否得到對方一家認(rèn)可,往往全憑那一兩天印象決定。
這些陳規(guī)陋習(xí)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拋到爪圭國去了。吃多吃少,都不成問題。相親仍然有市場,但已經(jīng)變得簡單,成為適齡未婚青年認(rèn)識的一次機會。成不成關(guān)鍵在男女雙方是否看上眼,是否兩情相悅。
那時候相親,首先不是選人,而是選地方。父母嫁女,首先希望女兒填飽肚皮,不受凍挨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山有水的地方,小伙娶婆娘來得容易,有挑三揀四的資本。
山里土地寬廣,有地方種紅薯,種玉米,種花生,只要勤勞,就能養(yǎng)家糊口。山里樹木遍地,冬天有火烤,不用受凍。山里有野味,運氣好,打個麂子、狐貍、野兔之類,有多次沾葷的機會。
我家小姑,就是嫁往了深山老林。那些年,她家日子紅火得讓人眼熱心跳,饞煞“有女初長成”的人家。小姑回娘家?guī)淼募t薯干、糍粑之類,成為我童年最美味的回憶。每年春節(jié),小姑家是我們最向往的地方,十幾個外甥輩浩浩蕩蕩奔赴過去,雖然要步行二十里山路,但都是早就眼巴巴地盼望著了。在她家,我們可以吃到臘肉,能夠填飽肚皮。返回時,借故一推再推,拖拖拉拉,賴在被窩里,聽?wèi){父母叫喊,都裝聾作啞,不愿起來。
水邊亦是姑娘向往之地。水邊有魚捕,水里有螺絲摸,水邊有稻田種。老家那小地方,要山?jīng)]山,要水沒水,唯一值得炫耀的就是門前有條馬路,交通發(fā)達(dá)。村里年輕女子都往山水處走,有山有水的地方的女子又不肯嫁過來,所以村里有不少光棍。
窮則變,變則通。娶不到親,成為家鄉(xiāng)改變的一大動力。小伙要么努力學(xué)習(xí),鯉魚跳龍門,通過讀書改變命運;要么外出務(wù)工,掙得盆溢缽滿,有頭有臉了才回來——混到這個份上,娶媳婦就可以挑了。
父輩那一代,外出務(wù)工往云南走。云南那地方適齡女子多于男子,少數(shù)民族的思想開放,少受條條框框約束,只要對唱幾句山歌,就你情我愿,歡歡喜喜地在一起了,彩禮聘金一概全免,喜煞爹娘,羨煞同齡。所以,村里嫁過來的云南姑娘還真不少。當(dāng)然,也有一些小伙,實在寂寞難耐,相過幾回親,被女方看不上,就去倒插門了——這是被村人鄙視的一種嫁娶方式,不到萬不得已,是不肯走這條路的。
后來改革開放,人口流動起來,到廣東打工的多了,男婚女嫁以選人為主,全憑感情。家鄉(xiāng)人是最早到廣東找工的。眼界開闊了,思想自由了,婚嫁都由自己說了算,父母意見僅供參考了。很多對象都是在廣東打工時自由戀愛認(rèn)識的。村里外地媳婦多了,帶來很多異地風(fēng)情,成為村里改變陋習(xí)的中堅力量,普通話也逐漸流行開來。
外地妹子賢慧能干,不僅做得到傳統(tǒng)意義上的相夫教子,而且與老公一起,不甘于現(xiàn)狀,走上了各種各樣的致富道路,搞養(yǎng)殖,辦工廠,開鋪面,跑運輸,有聲有色,把整個村莊都搞活了,帶著全村奔跑在小康和富裕的康莊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