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翻閱一部詩詞文集,里面描寫元宵佳節(jié)優(yōu)美意境的字句都不勝枚舉。宋金時期的元好問在《京都元夕》里如此抒懷:“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游人笑語中?!蹦纤魏婪旁~人辛棄疾于《青玉案·元夕》里這般描繪:“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倍鞔牧河跊鍎t在《燈市》里說得更為形象:“籠燈喝道金吾來,踏踵挨肩誰走開。半隱街燈頻換曲,僛僛不肯下樓臺。”縱觀文人墨客筆下的正月十五,可謂“元宵佳節(jié)燈如晝,各種情思涌心頭?!惫湃诉^節(jié)儀式感十足,而我年幼時所經歷的元宵節(jié),同樣有著溫暖的記憶。
從記事時開始,我家每年的元宵節(jié),都是母親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作戰(zhàn)日”,這一天緊張而快樂、嚴肅又活潑、忙亂但有序。在這場為了美食而發(fā)起的“戰(zhàn)爭”里,人人都要“沖鋒陷陣”,用共同的勞動汗水釀制團圓的甜蜜。
就拿做湯圓來說吧,從食材的準備到湯圓的出鍋,全家自上而下各司其職,沒人能夠坐享其成。父親的職責是用自行車將地里收獲的糯稻馱到大隊部旁邊的機面房里,借用機器給糯稻脫殼,然后再將白瑩瑩的糯米馱回來交給母親。母親把糯米背到院門外那個歷經歲月洗禮的石磨邊,推磨碾米,將糯米碾成米粉后,再用井水將米粉和成面團狀,然后靜等其它食材準備完成。
爺爺奶奶雖然年事已高,但依舊身體力行。每年的元宵節(jié)這一天,爺爺都會主動包攬燒鍋的差事。爺爺燒鍋的時候,奶奶負責炒芝麻,她將芝麻搲出適量倒入鍋中翻炒,炒到淡香四溢后盛出備用。芝麻是做湯圓的主材之一,芝麻炒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湯圓的口味,所以奶奶常說,炒芝麻是件技術活兒?;鸷蚯〉胶锰帲闯鰜淼闹ヂ樽詴纱嗌?;火候拿捏不準,再好的廚娘也束手無策。爺爺生來就是一名“實干家”,芝麻炒好以后,他一邊噙著煙袋嗔笑,一邊將余溫尚存的芝麻包進籠布里,將籠布放在案板上用搟面杖反復捶打,直到將芝麻捶打成粉末狀,再將芝麻粉放進盆里備用。
我的任務就是拿著母親給的兩元錢,跑到鄉(xiāng)村代銷店里購買散裝的紅糖。紅糖拿到手之后,我總是忍不住先用雙指捏起一小撮放在嘴里解饞,紅糖與舌尖觸碰的剎那,整個身體都會被甜得激烈顫抖。等我慢悠悠地溜達到家時,所有人都準備好了各自負責的食材,眾人嚴陣以待,單等著我買的紅糖開工。
其實做湯圓也非難事。爺爺捶打完了芝麻,便繼續(xù)負責燒鍋的活計。母親接過我手里的紅糖,按照比例將糖放進芝麻粉里攪均,這樣湯圓的“餡料”就做好了。這個時候,母親和奶奶開始圍坐在小八仙桌邊做湯圓。她們先是揪下一小塊糯米面放在兩手合攏的掌心處打圈揉搓,將糯米面團揉搓滾圓綿軟后,再將其捏成窩窩頭的形狀,并在凹陷處放入一小勺“餡料”,然后再把開口處捏實封嚴,最后再揉成圓球狀,這樣一枚玻璃球似的圓滾滾的湯圓就真正做好了。
煮湯圓和煮餃子的程序如出一轍。每年的元宵節(jié),為了照顧到全家人的不同口味,尤其是爺爺奶奶年事已高、湯圓吃多不宜消化的現實情況,母親總會別出心裁地在煮湯圓的同時,也在鍋中下入適量的水餃,借用“一石二鳥”之法,聰敏地做到了讓一鍋飯宜甜宜咸,且甜咸“互不侵犯”,極大地滿足了全家人的不同需求。
當一鍋熱氣騰騰的湯圓和水餃煮好的時候,元宵晚會也要拉開序幕了。奶奶擺開桌椅,爺爺點上貢香,父親將掛在院門兩邊的大紅燈籠點亮,而我則坐在電視機前,迫不及待地央求母親趕緊開飯。此時此刻,鄉(xiāng)村澄凈的夜空之上,開始有絢彩煙花璀璨綻放。我坐在溫暖的堂屋里,吃到嘴里的第一口湯圓,滾燙綿軟,彈口香甜,心情愉悅得猶如古詩詞里描述的那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