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深入挖掘和利用本土紅色資源,讓“紅色”成為黨員教育培訓的“主打色”,充實到黨員教育培訓的“四類”課堂,全面激活黨員教育 “紅色基因”。
編印本土紅色教程 豐富“講學課堂”
深挖本土紅色資源,編寫《張家界黨性教育紅色讀本》《桑植紅色故事》《慈利革命斗爭史》等一批本土紅色教材,聯(lián)合市委黨史研究室編寫《張家界革命老區(qū)發(fā)展史》《中國共產黨張家界歷史(1921-1949)(修訂)》《從桑植到延安——紅二方面軍長征故事》等,充實到黨員教育培訓和黨史學習教育中。加大本土特色精品課程的開發(fā),《桑植起義及其歷史貢獻》《賀龍精神及啟示》《侯清芝一家八口齊長征》等課程入選省級優(yōu)秀黨課。策劃本土紅色故事大獎賽,挖掘民間紅色故事,編寫《張家界紅色故事》等紅色讀本,推選的作品《馬桑樹兒搭燈臺》獲省級紅色故事評選大賽一等獎。廣大黨員群眾在本土紅色文化中汲取精髓,內化于心,強化了黨性意識。
打造本土紅色陣地 搭建“實地課堂”
建立基地+教學點的系統(tǒng)教學陣地,市委黨校獲批市級黨員教育培訓示范基地,配套建成黨員教育現(xiàn)場教學點41個,其中賀龍紀念館、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fā)地紀念館、湘鄂川黔革命根據(jù)地紀念館等紅色場館成為傳播紅色文化、開展黨性教育的重要陣地,保護修繕了賀龍故居、陳能寬故居、袁任遠故居等老一輩革命家和科學家的故居,眾多黨員在此緬懷革命先烈,追尋紅色足跡。結合黨員教育培訓、黨史學習教育,推出“重溫一次入黨誓詞,重走一段紅軍長征路,體驗一次紅軍餐,學唱一首紅色民歌,聆聽一個長征故事”為主要內容的黨性教育精品路線,并開發(fā)9條紅色研學路線,真正把“紅色陣地”打造成了黨員黨性錘煉的“大熔爐”,有效提高了黨性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充實本土紅色網(wǎng)媒 活躍“網(wǎng)絡課堂”
持續(xù)深化“黨課開講啦”活動,全年拍攝制作63部電教片,其中《學好四度辯證法,傾力奮斗新時代》獲省“黨課開講啦”精品黨課一等獎,選送的《血染的西蘭卡普》由省委組織部向中組部推薦參加優(yōu)秀電教片觀摩交流活動。不斷充實本土澧蘭黨建APP的黨員教育功能,開設“優(yōu)秀視頻展播”專欄,《永遠的馬桑樹》《兩彈元勛陳能寬》《信仰的密碼——記黨的密碼通訊事業(yè)先驅張沈川》《十塊銀元》等本土優(yōu)秀黨課深受廣大黨員追捧,開設的“學習園地”將黨章黨史黨規(guī)、黨務政策理論等知識用積分形式鼓勵廣大黨員參與學習答題,利用“黨建圈”加強支部和黨員的橫向交流,讓農村黨員特別是流動黨員能夠在線參會發(fā)言、交流互動,舉辦的“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競賽活動,內容涉及文學、音樂、書法、美術、攝影等多個方面,活動期間共收到1149篇(幅)作品,總閱讀量達70多萬次,黨員的關注度和學習積極性不斷增強。充分利用張家界紅星網(wǎng)、張家界紅網(wǎng)、掌上張家界、愛視網(wǎng)等本土新媒體平臺,運用視頻、圖文、H5、抖音等多元表現(xiàn),豐富黨性教育形式,舞活網(wǎng)絡課堂。
弘揚紅色精神傳承 拓展“實踐課堂”
堅持從“紅色”基因中汲取精神力量。在重大任務推進中,黨員隊伍在紅色精神激勵下,奮戰(zhàn)在鄉(xiāng)村振興、基層治理等一線戰(zhàn)場,著力打通黨員教育“最后一公里”。今年8月,面對異常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廣大黨員挺身而出,叫響“我是黨員我先上”,積極響應黨的“集結令”,主動請纓前往各個疫情防控一線,為群眾筑起了一道道堅實的生命“防護墻”,用生動的實踐詮釋了“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結合黨史學習教育 “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全面推行“五個到戶”“屋場會”工作模式,帶動全市1016個村(社區(qū))、928支駐村工作隊行動起來,慰問困難群眾、清理道路、開展人居環(huán)境整治等,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響應。組建由領導干部、老黨員、先進模范典型、優(yōu)秀黨組織書記、專業(yè)講師等組成的宣講團,到基層一線開展黨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張家界故事等專題黨課4500余場。通過創(chuàng)新落實舉措,拓展實踐載體,實現(xiàn)了服務群眾“零距離”,展現(xiàn)了革命老區(qū)人的紅色精神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