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素稱“禮儀之邦”,注重禮尚往來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可如今,人情之禮無孔不入,不僅婚喪嫁娶、慶生祝壽這類老項目禮數(shù)倍增,而且還頻頻新增參軍、喬遷、慶典、買房等花樣眾多的新名目,面對復雜的人情交往,不少人為之所累,轉眼一變,“人情味”不再是飄香四溢、沁人心脾,而成了負擔,成了累贅,五味交雜,眾人捂鼻掩面,唯恐避之而不及。
逢年過節(jié),親朋好友互送禮品、略表心意本無可厚非,但若這樣的“表示”毫無節(jié)制,盲目追求面子上的光鮮,那么超負荷的消費不僅會給家庭生活帶來負擔,同樣不利經(jīng)濟的健康發(fā)展,也助長了歪風邪氣橫行霸道。一些人也只能打碎牙齒往肚子里咽,只有誰苦誰知道了。
同樣,還有不少人打著“人情”旗號,為求一己私利,拉攏關系、編織人脈,滋養(yǎng)了腐敗溫床,而有些領導干部也心甘情愿“掛網(wǎng)”,用“人情”來為濫用權力遮羞,縱容“人情網(wǎng)”越編越大,也使自己越陷越深,難以自拔。
禮多人本不怪,但凡事過猶不及,成為不能承受之重時便不能任其發(fā)展,“人情味”亟待回歸正軌,那么當如何除去浮沉,還原其本味呢?筆者認為,當從以下入手:一是轉變觀念,樹立勤儉節(jié)約新風氣。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要一以貫之、節(jié)儉樸素,尤其是黨中央八項規(guī)定和一系列反對鋪張浪費文件出臺后,更要從每個小我做起,量力而行,合理安排、支出人情消費,避免不必要的浪費。二是加強約束,健全監(jiān)督管理新機制,針對一些通過人情消費進行斂財?shù)母瘮‖F(xiàn)象,建立和健全監(jiān)督、舉報制度,加強監(jiān)察力度,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剎住用人情消費來消化腐敗的不正之風,使禮尚往來走上“良性循環(huán)”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