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6月3日訊 (記者 鄧正可 通訊員 鄧思遠) 在炮火橫飛的戰(zhàn)場,不顧生死地拍攝現(xiàn)場照片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6月3日晚在湖南衛(wèi)視播出的系列短劇《理想照耀中國》之《我是小方》,講述了中國戰(zhàn)地攝影記者的先驅(qū)方大曾(吳磊飾)以相機和文字為武器,為抗日救亡而奔走的故事。
1936年冬,綏遠抗戰(zhàn)前線。陣地中有一個特殊的身影來回穿梭,他沒有攜帶任何武器,手中只有一臺相機。拍攝前線紀實照片的興奮,還有對死亡的恐懼,都匯聚在方大曾年輕的臉上。經(jīng)歷了生與死的考驗,方大曾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發(fā)誓再也不到危險的前線來了。
1937年夏,北平城,“七七事變”爆發(fā)?!斑`背誓言”的方大曾收拾行囊準備前往盧溝橋。臨行前,方大曾安撫母親(陶紅飾)說,為國為民,也給方家長臉,才偏向虎山行。母親像往常那樣抱怨著,擔憂的目光隨兒子的背影消失在胡同盡頭。
方大曾心中了然,離戰(zhàn)場越近,就越會看到戰(zhàn)爭的殘酷。一路上,漸漸增多的難民和越來越密集的防御工事都在印證他的判斷。當方大曾抵達長辛店時,他遇到了從前線撤下來的傷兵,濃重的血腥味讓氣氛驟然緊張起來,但方大曾沒有退縮,而是忠實地記錄著眼前的一切,也記錄下了中國軍人死守盧溝橋的決心——“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與橋共存亡,不得后退”。
與難民相向而行,方大曾成了除士兵外唯一的逆行者,他向那些疑惑好奇的人們道出了自己的心聲——“戰(zhàn)地記者的意義,在于通過報道、通過紀實照片,將戰(zhàn)士們英勇抗敵的精神傳遞出去,這種精神的洗禮,是當下的中國最需要的。每多拍下一張紀實照片,也許就能多一個喚醒國人的機會,全體國人四萬萬顆心一起跳動,就能讓中國變得堅不可摧?!?br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none !important; padding: 0px; list-style-type: none;"/>
方大曾極力克服對戰(zhàn)爭與死亡的恐懼,堅守住內(nèi)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也對戰(zhàn)地記者的工作有了新的體悟:“你用鏡頭記錄這個時代,這個時代也會用它的鏡頭記錄你,攝影者的靈魂就會在歷史長河中留下屬于自己的影像?!?br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none !important; padding: 0px; list-style-type: none;"/>
從此,方大曾更加義無反顧地投身于戰(zhàn)地記者的事業(yè)中,立志見證這場偉大救亡戰(zhàn)爭的全過程。不幸的是,1937年9月,他在保定發(fā)出最后一篇戰(zhàn)地通訊,此后再無消息。而在北平的家中,母親還在苦苦等候兒子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