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水龍?土家族的“潑水節(jié)”
可以使用 ← 左 右→ 鍵來翻頁
責任編輯:[羅紅艷] 來源: 2015-07-21 10:46:05
分享到:
7月21日,土家“六月六”民俗文化節(jié)正式開幕。最讓人期待的潑水龍,掀起了狂歡的第一波高潮。
潑水龍又叫“澆水龍”,于唐朝時期由移居本地的白族興起演變而成,在永定區(qū)的尹家溪鎮(zhèn)西尹村、莫家崗村十分盛行,是當?shù)赝良易逶谔鞜岣珊禃r節(jié)求雨祈福的一種形式。一旦出現(xiàn)旱災(zāi),當?shù)仡^面人物就會出來組織潑水龍。
龍 身用柳樹條扎成,由龍頭、龍身、龍尾和滾寶組成。龍的全身一般為12洞,即每月一洞,閏年為13洞。龍身不糊紙,不披布,只通插柳條,取“愿得柳枝甘露 水”之意,并有魚、蝦、蚌、蛤等執(zhí)事陪襯。龍頭有眼、鼻、嘴、舌、角、須,形象逼真,龍尾翹上,能左右搖擺。舉龍頭的人一般為土家山寨有名望的長者,龍 身、龍尾可由任何人舉。滾寶,也是用柳條編成如圓球狀,在龍口前上、下、左、右飛舞,形成“龍搶寶”。表演時赤膊者沿街舞龍,圍觀者以水潑之,舞龍人被淋 得全身濕透,以此祈求天降大雨,水越多則預(yù)示雨越大。(文/記者 向欣 圖/記者 張明濤 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