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為自己家庭不和、事業(yè)不順、朋友不多而苦惱,常感嘆命不好、運不佳、走被字。其實,真正的原因不是這些,而是由于自身為人處世過于頑固、強硬、倔強、剛烈等所造成,正如民諺所言:太剛則折,太柔則廢。
據(jù)歷史相傳,孔子曾帶弟子去向老子請教??鬃右姷嚼献?,恭恭敬敬地行過禮,垂手站在一旁。老子上了年紀,正在閉目靜養(yǎng),聽到響動,抬起眼皮望了望。孔子忙請安道:“弟子孔丘前來候教?!卑腠懀献訌堥_嘴,用手指著自己的嘴問:“你看我的牙怎么樣了?”孔子說:“全掉了?!崩献佑謫枺骸澳俏业纳囝^呢?”孔子回答說:“還好好的?!比缓螅献佑趾仙狭搜燮?,重新精養(yǎng)起來。
孔子沉思片刻,悄悄地招呼弟子,吩咐他們套車回家了。
半路上,一個弟子耐不住心中的困惑,便問:“老師不是來求教的嗎?怎么不見你提問,就這般匆忙地往回趕呢?”
孔子看著提問的弟子笑了,說:“其實他已經(jīng)告訴我們很多,只是你們沒有領(lǐng)會罷了。他說,牙齒是剛強的,卻又是柔軟的;舌頭是柔軟的,卻又是剛強的。看起來剛強的牙齒,敵不過柔軟的舌頭。這不是交給我了嗎?”
在《淮南子·氾論訓(xùn)》中有一句話:“太剛易折,太柔則卷。圣人正在剛?cè)嶂g,乃得道之本?!币馑际钦f人過分剛硬容易受挫折,過于軟弱就沒有用了。這里反映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凡事都要辯證的看,人的性格太剛烈,叫做寧折不彎,到了一定的極限就要崩潰。反之,如果太柔弱,做事總是唯命是從,任人宰割,到最后就成了廢物。因此,要剛?cè)嵯酀?,靈活把握。
古往今來,性格太剛烈的人和太柔弱的人都是常見的。受文章篇幅所限,本文僅就“太剛則折”發(fā)表一些拙見,供人們參考,并作為鏡鑒。讓我們先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性格剛烈”現(xiàn)象,試用八個字來做個勾畫。
頑固。固執(zhí)守舊,不知變通。一些人以自我為中心,為我獨尊、為我正確,缺乏自知之明,無論是在家里、單位中,還是在社會上,遇事愛鉆牛角尖,聽不得不同意見,一條道走到黑。這樣的行為,定會帶來不良后果。清官難斷家務(wù)事,每個家庭都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正因為如此,夫妻之間遇事要多商量,集全家的智慧,把這本“難念的經(jīng)”念好。如果一方固執(zhí)己見,不好好商量,非要自己說了算,難免會產(chǎn)生矛盾,甚至發(fā)生爭吵,影響夫妻感情不說,還會給家中埋下禍根。在單位里,如果一個人固執(zhí)己見,總認為自己做得對,都是別人的錯,堅持自己的主張,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聽不進領(lǐng)導(dǎo)和同事的批評,久而久之,就會導(dǎo)致思想偏執(zhí),看問題偏頗,工作失誤在所難免,身上的毛病越來越多,就會失去領(lǐng)導(dǎo)的信任,與同事也很難搞好關(guān)系,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強硬。態(tài)度堅決,不愿退讓。對正確的事情,應(yīng)該態(tài)度堅決,力排眾議,果敢行事,不達目的不罷休。可是,人非圣賢,誰能無過。做錯了事情,就不應(yīng)該有堅決不改的態(tài)度,而應(yīng)學會退讓,退一步海闊天空。有的人往往爭強好勝,總覺得自己比別人高明,干什么都想占上風,做錯了事不知悔改,吃一點虧就耿耿于懷,和別人有了矛盾摩擦,不知道忍讓和退步,甚至會得理不饒人。這種性格強勢的人,早晚會吃虧,或遭到他人的圍攻,或被“強人”所制服。人與人之間只有相互理解和包容,讓自己有路走,也讓別人有路走,才能和平共處。如果太強勢,容不下別人,最終吃虧的往往是自己。
倔強。不明事理,不愿服輸。倔強,有褒義,也有貶義。性情剛強不屈,為人堅韌,不屈服,這是褒義而言,應(yīng)該發(fā)揚;按照自己的脾氣,不聽別人的勸導(dǎo)來做事,不明事理,不講道理,這是貶義而言,應(yīng)當避免。有一部喜劇電影《倔老頭山姆》,說的是山姆退休在家,整日以打牌、約朋友喝咖啡來消磨時間。更年期的他原本就總為一些小事情喋喋不休,加上頑固倔強的性格,山姆總和周圍的人無法融合,即使是自己的太太莫麗,也逐漸無法忍受他的脾氣。為了一點小事,山姆和莫麗又一次吵嘴,莫麗離開家搬到了兒子喬伊的家。但老人和年輕人之間的代溝讓兒媳有些不適。盡管如此,莫麗仍然寧愿呆在兒子那里,也不想回家面對那個倔老頭。在莫麗離開后的最初那段日子,山姆整日為所欲為,感覺沒有莫麗在身邊嘮嘮叨叨,生活是如此美好。但時間不長,山姆便體會到一個人的孤獨和不便。盡管他希望莫麗可以回到他身邊,卻不肯向莫麗道歉,導(dǎo)致兩人關(guān)系越來越僵……電影里的故事情節(jié),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寫照。有的人犯起倔脾氣來,用幾頭牛都拉不回,不撞南墻不死心,等撞的“頭破血流”,才知后悔,但為時晚矣。
暴躁。急躁脾氣,說話傷人。有的人缺乏涵養(yǎng),稍不順心,頓時火冒三丈,要么挖苦人、侮辱人;要么訓(xùn)斥人、謾罵人;要么發(fā)號施令,口出狂言……,說話尖酸刻薄,語氣咄咄逼人,態(tài)度十分惡劣,讓人難以接受。人有了這樣的暴脾氣,在家中會隨意發(fā)火,整天吵吵鬧鬧,弄得一家人不得安寧,敗壞了家風,影響到子孫后代的健康成長。在社會上與人交往,遇到不如意的事,不能冷靜對待,火爆脾氣上來,不管三七二十一,高聲叫嚷,破口大罵,甚至大動干戈,出手傷人,最終會給自己帶來麻煩和災(zāi)禍。
以上八個字的素描,難以勾畫出眾生的全貌,對“太剛則折”的詮釋,也只是從不同的角度用事實加以說明。性格太剛烈,給無數(shù)人帶來追悔莫及的教訓(xùn)。人們應(yīng)引以為戒,修身養(yǎng)性,剛?cè)岵?,學會為人處世之道。
明道理。老子在對水的觀察中得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彼€說過:“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堅強處下,柔弱處上?!碧煜伦钊崛醯臇|西,往往能戰(zhàn)勝最堅強的東西。水至柔,柔而有骨,信念執(zhí)著,追求不懈,令人肅然起敬。人體每天都需要補充水,長時間離開水就不能存活。人們既然與水生死與共,就應(yīng)學習水的“好品性”,善于利萬物而不相爭,樂于往人們所不齒的低處走,一旦融為一體,就榮辱與共,生死相依,無堅不摧,朝著向義無反顧地前進。為人處世亦是如此,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不卑不亢,學會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
心釋然。如何避免“太剛則折”,本應(yīng)一個癥候開一個方,但由于每個人過于剛烈,是受多方面影響,在一個漫長的過程中所形成,不能一一道來,只能從“心”說起。明代學者崔銑為后世留下的《六然訓(xùn)》,值得今天的人們好好體悟,其訓(xùn)云:“自處超然,處人藹然,有事斬然,無事澄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告誡人們自處之時超然物外,清凈自守;與人相處和藹可親,善良溫厚;有事之際斬釘截鐵,果斷堅決;無事之時澄清寧靜,心如止水;得意之時恬淡沖和,不慕榮利;失意之時泰然自若,處變不驚。心中釋然,才能心態(tài)陽光,超逸灑脫,樂由心生。只有這樣,才會有一個平和心態(tài),而這正是防止“太剛則折”的關(guān)鍵所在。
改稟性。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看官有所不知,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意思是說人的本性的改變,比江山的變遷還要難。一個人的本性,如果有不好的方面,再難也要下決心加以改變。有一句話說得好,性格即命運,脾氣即福氣。每個人都應(yīng)該有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好本性,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言語溫和,心中沒有不平之氣,和誰相處都愉快,和誰相處都談得來,這樣的人走到哪里都會深受歡迎。
曾國藩曾說,近年來體會到天地萬物生存的道理,那就是一剛一柔相互作用,不可以偏執(zhí)于某一方而荒廢另一方,太柔軟了,則容易萎靡不振,太剛強了,則容易折斷。在為人處事時,太柔或太剛都不是最好的方法,以柔克剛、剛?cè)岵攀亲罡呙鞯木辰?。人們?yīng)謹記“太剛則折,太柔則廢”的古訓(xùn),把握剛?cè)岵?,妥善處理好人際關(guān)系,為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事業(yè)發(fā)展盡到自己應(yīng)盡的責任。